我的位置 > 首页 > 科室列表 > 排班信息
已选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风湿免疫科
共8位医生
医生姓名 擅长
  • 06-02 今天
  • 06-03 周一
  • 06-04 周二
  • 06-05 周三
  • 06-06 周四
  • 06-07 周五
  • 06-08 周六
  • 06-09 周日
风湿免疫科立足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整合多科室技术力量综合和协同治疗风湿免疫疾病,近年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及基础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痛风等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形成了系统、规范的诊治流程。以血管炎为研究重点,开展临床和试验研究,探索有效无创的诊疗手段,在国内领先并享有盛誉。近几年,风湿免疫团队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与血管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合作探索大动脉炎内外科综合治疗策略,实现了建立个体化综合治疗平台。 由总部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副主任、主治医师以及通过总部专科培训的青年医生组成医疗团队,开展风湿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疗;开设专家远程视频门诊,关节炎、痛风专病门诊等;主持开展风湿免疫疑难病远程多学科会诊,为病人提供个体化、一站式诊疗服务;定期开展科普宣传、互联网问诊,为患者普及知识,答疑解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免疫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擅长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等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
擅长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大动脉炎、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炎性肌病、痛风、成人Still病、IgG4相关性疾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危重病例、疑难病例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主持多项多学科综合治疗单元。
  • 上午
    下午
  • 满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每年接诊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近30000人。自2011年起,姜林娣教授建立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层层深入地揭示了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其开创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对于临床上评价单纯高尿酸血症危害、识别高风险人群、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优化诊治策略等,均有着先进性、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科学价值。该团队完成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科委相关课题,参与7项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已发表SCI5篇、核心期刊5篇,积极参与全国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相关会议及论坛并做专题汇报。 高尿酸血症成为“第四高”,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姜林娣教授在2013年起建立国内首个基于双源CT前瞻性观察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队列,应用临床大数据分析,首次发现高尿酸血症是45岁以下早发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应用三维斑点超声发现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肌应变力下降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体外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促进小鼠心肌细胞粗大等结构改变,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发现尿酸通过调控自噬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目前又启动注册研究“降尿酸治疗对单纯高尿酸血症心脏影响的临床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团队,自2011年起创建“中山痛风之友”平台,每季度举办一次病友会,通过定期痛风知识讲座、病友诊治经验交流,重视慢病管理、促进医患沟通,深受患者的欢迎。2016年建立“痛风联盟”(U-CHANGE),通过微信搭建专业平台,分享疑难病例讨论、诊治经验分享、最新文献阅读、前沿指南解析等,整合全国致力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同行资源,促进学科共赢发展。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