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 首页 > 科室列表 > 排班信息
已选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血液科
共8位医生
医生姓名 擅长
  • 06-02 今天
  • 06-03 周一
  • 06-04 周二
  • 06-05 周三
  • 06-06 周四
  • 06-07 周五
  • 06-08 周六
  • 06-09 周日
长期负责淋巴瘤、骨髓瘤临床诊疗工作及相关临床试验,尤其对边缘区淋巴瘤、淀粉样变性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创建于1955年,首任科主任是中国临床血液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血液学家陈悦书教授。建科以来,中山医院血液科为兄弟医院培养和输出了大量血液学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血液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刘澎教授。现有医师26人,专职技术人员1人,科室人员构成层次合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共有高级职称8名(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目前年均出院病人8000多人次,年均门诊病人45000多人次。在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作为复旦大学内科血液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及研究生(硕士、博士、8年制)的培养工作。 科室设有血液科临床检验室和血液学实验室,在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突出的研究业绩。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上海市科委和卫健委重点科研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数30余篇。 2018年初开始在厦门院区开设血液科门诊和病房,并进行同质化管理,门诊就诊人数和病房出院人数逐年上升。
贫血门诊致力于诊断和治疗贫血。贫血门诊主要接诊患有不同类型贫血的患者,了解其症状、病史和可能的致病因素。通常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可能进行特殊的血液学检查,如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液涂片检查等,以便确定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一旦确定了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医生将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治疗可能包括改变饮食、补充铁剂或维生素,以及针对特定病因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贫血门诊还可能提供患者教育、预防建议和长期管理支持。 贫血,血液科最常见的毛病,病人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可以是血液病,也可以是其他系统疾病的首发表现,需要专科医生进一步仔细的评估和排查。
擅长贫血、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科疾病。
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由细胞因子驱动(反应性)机制引起,或者有不依赖生长因子(自发性)的克隆性/肿瘤性巨核细胞过度生成引起血小板增多,如骨髓增殖性肿瘤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是指不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情况下,由于内科或外科情况导致血小板增多,当这些情况缓解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自发性血小板增多是指确诊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同时伴有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球蛋白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结核等,浆细胞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淋巴系统疾病引起的球蛋白升高也占其中一小部分。血液内科球蛋白增多门诊,帮助明确诊断,以便更好的指导治疗。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